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/ 新闻资讯 / 养老资讯
“养老+金融”助力老有所养阅读次数 [1519] 发布时间 :2018-08-15

  近年来,险企入局养老社区的步伐不断加快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已有中国人寿、中国平安、新华保险、太平人寿、合众人寿等8家险企在养老社区领域有投资,分布于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上海、江苏、海南等省市。

  我国自2000年左右进入老龄化社会后,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,根据联合国人口司数据及预测,2017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.88亿,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3.5亿,老年人口占比增速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。与此同时,我国绝大多数老人采取“无服务”居家养老模式,但随着抚养比不断升高,传统家庭支持式养老已越来越难满足“老有所养”的需求。可以说,我国不仅面临“未富先老”的局面,更面临“未备先老”的困局,即养老基础设施和社会体系与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存在明显脱节。

  在此背景下,我国发展养老产业的需求更加迫切,需在更短时间内完善养老体系,这决定了市场力量将是未来养老产业的主角。从与我国文化氛围较相似的日本的经验看,上世纪80年代,日本颁布《老年保健法》,从政府层面引领社会力量进入养老领域,真正将养老从“政府事业”变成“市场产业”。在此过程中,私立养老社区逐渐成为日本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“银发经济”中占据重要份额。

  而从我国看,当前养老产业正快速发展,并有望于2021至2030年迎来“黄金十年”,届时目前人口占比最多的40—50岁人口将陆续步入老年,形成第二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。根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《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》预计,到2030年,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13万亿元。而资本实力雄厚、追求稳定收益的保险企业,在“养老+金融”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更适宜进入资金需求量大、回报周期长的养老社区领域,这也是近年我国险企纷纷落子其中的重要原因。

  当然,就现阶段而言,无论运营方式还是盈利模式,我国养老产业建设仍在起步阶段,收获成果尚需时日,尤其对于以“重资产”模式入局的险企来说,建设周期和品牌形成周期较长,加上培养新型养老习惯也需时间,未来几年可能要耐住性子,精心打磨,以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。

  更重要的是,养老产业的核心归根到底是服务,无论养老金融、养老地产还是养老社区,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养老服务。根据国外的经验,专业化和规模化是养老社区运营的一大趋势,为此,险企需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,以提供更专业、更精细化的养老服务,真正成为“老有所养”的重要支撑。